2025年河海大学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国情研修班在我院举办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近日,2025年河海大学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国情研修班在我院举办。河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王锦国,全校各学院的海外归国教师代表、青年教职工代表参与研修。

wechat_2025-08-11_101744_691.png

开班仪式上,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宁宁对研修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学员们此行能够切身感受林州市的人文魅力,汲取红旗渠精神力量。王锦国作动员讲话,他针对此次研修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学思践悟,沉浸式感受精神力量。二要知行合一,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课程思政的生动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奋斗报国的远大志向。三要严以修身,以研修为契机,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遵守研修纪律,严守师德师风,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以严谨态度推动学术创新。

河海2.jpg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使命”,融合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和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

在专题讲座环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则通过详实的资料让大家深刻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

河海4.jpg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解说,系统探寻殷商文明的社会制度、甲骨文字、礼乐文化及青铜冶铸等工艺成就,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厚植文化自信。在红旗渠纪念馆,透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学员们追忆林县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艰苦修渠历程,感受当年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扁担精神纪念馆,学员们从一根扁担的创业史中读懂“肩挑日月、心系百姓”的为民初心,系统把握“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精神内核。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学员们了解了谷书记的光辉一生,切身感受了“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党性光辉。

微信图片_2025-08-11_100804_601.jpg

在太行山深处的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石板岩镇朝阳村,学员们见证了“两山”理念在林州的生动实践,直观感受了红旗渠精神从“战天斗地”到“生态发展”的时代传承。在体验教学环节,学员们前往青年洞,踏上千里“水长城”,以脚步丈量奇迹,用双手触摸历史,在太行山腰实地感受当年红旗渠建设者们劈山凿渠的豪迈气概与非凡智慧,深刻体悟当年青年突击队“誓把河山重安排”的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在情景教学环节,学员们走上舞台,与我院老师们一起,通过角色扮演、历史还原等形式,重温红旗渠修渠的艰苦岁月,感悟林县人民“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的铮铮铁骨,以及“敢想敢干、重造天地”的革命豪情。在访谈教学环节,学员们集中观看了访谈教学片《巍峨山碑・杨贵篇》,让学员们从杨贵老书记身上体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河海5.jpg

此次国情研修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启迪。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为新起点,把在红旗渠畔汲取的磅礴精神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教育报国的践行者、青年学子的引路人。

来源:“河海人事人才”微信公众号,内容有所改动